北大法律评论

北大法律评论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Peking University Law Reivew

杂志简介:《北大法律评论》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98年创刊,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政法期刊。该刊是一份半年刊,致力于发表政法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论文、评论、主题研讨、书评、北大讲坛

主管单位:北京大学出版社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
创刊时间:1998
所属类别:政法类
发行周期:半年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07
总发文量:367
总被引量:2669
H指数:27
期刊他引率:1
  • “好公司”为什么要判决解散——最高人民法院指导案例8号评析

    作者:蒋大兴 刊期:2014年第01期

    在我国,股东提起强制解散之诉,需满足"公司经营管理发生严重困难"之要件,但实务中对该要件应如何解释存在争议。最高人民法院指导案例8号——林案采取"行为主义"的方法,将"经营管理困难"解释为经营管理过程中的组织性或者治理性障碍,从而认可法院有权解散处于"盈利状态"的"好公司"——进而引发"好公司"为什么要判决解散的问题。实际...

  • 公司清算义务人民事责任辨析——兼评最高人民法院指导案例9号

    作者:李清池 刊期:2014年第01期

    指导案例9号指出: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和控股股东,应当依法在公司被吊销营业执照后履行清算义务,不能以其不是实际控制人或者未实际参加公司经营管理为由,免除清算义务。这一裁判要点意在澄清《公司法解释(二)》第18条规定的公司清算义务人的主体范围和法律责任。不过,其中的法律逻辑并不清晰,效果也颇可质疑。从公司法的...

  • 法教义学在商法上的应用——以最高人民法院指导案例15号为研究对象

    作者:韩强 刊期:2014年第01期

    我国《公司法》第20条第3款所规定的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核心构成要件是股东与公司之间存在责任财产混同,股东对造成这一财产混同具有主观故意。指导案例15号不符合《公司法》第20条第3款的规定,但关联公司在控制股东的恶意操纵下形成责任财产混同与第20条第3款的核心构成要件具有相似性,适用连带责任的法律后果也具有妥当性,因此,法院决定类...

  • 从公司融资、公司财务到公司金融——Corporate Finance中译背后的知识谱系

    作者:刘燕 刊期:2014年第01期

    Corporate Finance作为一种管理活动和一门学科,在过去的一百年间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Corporate Finance的商业实践从初始的公司发起设立融资发展成为集财务决策、财务预测、财务计划、财务控制和财务分析于一身,以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和利润分配管理为主要内容的管理活动。而Corporate Finance作为一门学科也从会计学的分支转...

  • 过失责任作为私法自治之原则

    作者:简资修 刊期:2014年第01期

    过失是私法赔偿之核心,但其往往不为人正确理解,以至于法律体系混乱。传统的过失罪责化,无法解释为何能力较差的行为人仍须适用强人所难的高损害赔偿责任标准。所谓"过失客观化",只是回避了问题,因为其未说明为何客观化及其如何可得出此客观标准。有经济分析论者,直接将能力效益化,计算出客观的过失标准,得出如"过失罪责化"的结果。事实上,...

  • 由“司法革命”到“法官罢工”——民国司法进程问题(1912—1921)

    作者:江照信 刊期:2014年第01期

    义和团运动直至新中国的历史中,1902—1921年可视为一个司法时期。民国初年的司法现实承袭自清末的司法改革,但有新的突破;"司法界组党""火烧刑部档案""中央司法会议"等事件表征了民国的"司法革命"。然而,谋求"中央集权"的政府借故出台了"裁减法官"的政策,不料造成了"法官罢工"的后果。质言之,民国司法的进程问题,很大程度上是政...

  • 国内与国际争议解决的异同——从宏观理论到具体语境的启示

    作者:卡丽·门克尔·梅多 蒋航 刊期:2014年第01期

    相较于讨论争议解决中的普适规律,关注各领域争议解决的差异更为可取,其中主要应当落脚于美国"国内"争议解决、国际争议解决以及美国模式的移植三个方面。许多纠纷解决实例表明,文化因素和具体的语境在纠纷解决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理论本身在国际争端解决实践中的意义其实相当有限。具体而言,研究冲突和冲突解决的结构的学说虽然各具特色,...

  • 国歌赋予自由

    作者:冯象 刊期:2014年第01期

    团结权曾被中国弃之不用长达数十年。但是近年来数起罢工事件以集体谈判的方式化解,而没有出现逮捕、起诉等传统桥段。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罢工者有意识地将他们的罢工再政治化,把法律不敢正视、拒绝处理的劳资冲突,转化为党群关系问题来解决,从而克服了法治的藩篱。借此而复得的团结权其实并非法定权利,但却是"权"字所指的权势、权能、权威、...

  • “规范说”与中国民事立法

    作者:谌宏伟 刊期:2014年第01期

    证明责任的分配是2012年《民事诉讼法》修改时被再度搁置而又有待解决的重大问题。罗森贝克的"规范说"严格依据法律条文的表述方式(条文结构)来分配证明责任。经由若干例证及拓展分析可发现,中国民事立法者很难说已经具备了按照"规范说"来设计法律条文的表述方式的自觉意识。因而,目前暂不宜将"规范说"作为我国民事证明责任分配的一般原...

  • 有趣还是阵地?

    作者:夏戴乐 刊期:2014年第01期

    这一期的文章中,编辑部的内部对其中一篇是否可以发表争议比较大,分歧点在于该文是否属于"法学论文"。类似的取舍并不是第一次在编辑部发生,几年之前,编辑部曾经收到一篇关于"山寨手机"的来稿,文章提到的问题症结很到点子上,分析也煞是有趣,但踌躇再三,仍然因该文不属于法学文章忍痛拒掉。要有趣的文章?还是坚守法学的阵地?在某些时候是一...

  • 引证体例(最新修订版)

    刊期:2014年第01期

    援用本刊规范:苏力:“作为社会控制的文学与法律——从元杂剧切入”,载《北大法律评论》第7卷第1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